English

重视农业气候的研究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1999-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何 康 我有话说

编者按本文是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同志为《中国农业气候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一书所写的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已成为一贯的国策。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紧。”这说明农业在中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上解决了全国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正在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水平迈进。但在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仍是不高、不稳、不全面、不平衡。为此,中国近年来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提出了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并进一步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相结合,推动了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区域性开发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农业“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高产与优质并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均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不是一朝一夕的生产活动,需要持续发展,应将资源开发和农业环境保护、当前生产与永续生产相结合,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长期需求。这些举措都是建立在对国情充分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的。农业气候条件、气候变化的规律、气候异常和灾害等都是分析国情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国资源紧缺,自然灾害较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均草场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水资源为1/4,耕地不到1/3,森林面积不到1/8,而且耕地以每年60多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沙化、盐碱化、风化、水土流失严重。在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中,80%以上是气候灾害所致。从几十年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气候的不稳定性是困扰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长期因素。当今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农业对气候的反应十分敏感,不少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也很脆弱。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每一次气候异常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之所以重视农业气候问题的基本原因。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急需发展橡胶工业,但橡胶资源极为缺乏,国外又进行封锁,于是国家下达任务,研究橡胶树的种植问题,自力更生解决橡胶供应。国外的橡胶树研究权威断言,橡胶树只能种植在17°N和17°S之间,不能越过18°N以北。中国科技人员通过橡胶树适应性试验和气候宜林地区的分析,并将宜林地和防护林网小气候环境、橡胶树寒害和风害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使橡胶树种植取得了突破,在17°~24°N大面积种植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胶国。橡胶树北移成功的事实表明农业气候研究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使我们得出一个深刻的认识:要促进农业发展,必须重视农业气候研究,农业气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气候学在其他许多方面,如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中国作物气候和畜牧气候、中国区域农业气候及其开发利用、世界农业气候研究等,都取得重大成就。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农业气候学是农业科学的组成部分,农业气候学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必须针对中国的农业和农业气候问题不断深入地开展研究。

1.围绕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农业气候研究。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解决。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气候学参与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农业由需求高产转向“一优两高”的发展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土地和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调整问题、气候与农业环境问题、重大农业工程等等,这些重大问题是21世纪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农业气候有密切关系。农业气候学应该在这些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反过来给农业气候学这门学科带来机遇,有力地促进农业气候学的发展。

2.加强和加速农业气候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技以极快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气候研究成果要从解释性、提供依据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变。一方面,将已有的成果通过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为生产力,尽其所用;另一方面,今后研究的问题首先是要能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办法是将农业气候研究成果推向市场,这样才能避免那些可有可无、华而不实的研究,使农业气候学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3.要为解决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出力。中国的农业生产波动很大,气候的不稳定性是困扰农业发展进程的长期因素,各种气候灾害每年造成的农业损失相当可观。因此,不仅要研究农业生产不稳定的成因和规律,更要研究减灾的对策和和技术,使中国的农产品可以得到稳定的供应。农业气候学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4.要向农业气候学的难点和深层次、精细的问题突进。农业发展到今天,所存在的问题不是一般性研究可以解决的,需要大力提高农业气候学研究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旱、涝、风、冻等灾害的防御需有减少全部损失50%以上的理论和技术,而这一难题不是一般的途径和对策可以做到的。农业气候资源(光、热、水、气等)利用效率很低,大面积作物单产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高产区也只有40%~60%,但目前尚缺乏对农业气候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机理的研究,尚缺乏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技术,而这又是农业最富潜力的领域,相信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人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来改善农产品的供应的,这是农业气候学深层次的问题。在农业气候学的微观领域存在需要精细研究的问题,如生物学特性的气候环境调控、棉花蕾铃脱落与气候环境的微观联系等。一般性农业气候考察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弄清各地区山山水水的农业小气候特征和特性。只有从难、深、精的农业气候问题突破,农业气候学才能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深地向高新方向发展。

《中国农业气候学》是一部反映中国农业气候状况、研究成就和进展的著作。它向农业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条件、中国农业气候灾害情况、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国农业气候能源等农业气候状况,在专业农业气候、丘陵山地农业气候、农业物候、气候变化与农业、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反映出中国农业气候研究的成就,同时对一些农业气候学的新领域,如可持续农业、中国农业气候与农业环境的关系、中国与世界农业气候等方面作了论述和分析。《中国农业气候学》是一部资料性、学术性、实用性较强的著作,本书的出版对促进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气候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继往开来,把中国农业气候学进一步推向新的高度,这是我们的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